-
近代中國要塞
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
歷史已完結27.18萬
要塞,,歷來是軍事上的防御重地,。16世紀以來,,帶有殖民性質的海洋文明國家逐漸將侵略的觸覺伸向中國。歷代中國政府為了確保國土安全和沿海貿易利益,建設并完善了海防要塞工程,。到了19世紀,我國的國防前線重點已經從長城內外轉移到了沿海地帶,。本書由南及北,,由沿海到內地,主要講述了我國華南,、華東,、華北、東北分布的重要海防要塞,、關口要塞及地下要塞,,描寫了中華兒女面對外敵侵略,以血肉之軀進行英勇抵抗,,譜寫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,。
-
晚清三杰(上):戰(zhàn)天京
徐哲身
歷史已完結28.94萬
晚清時節(jié),,當西方大國強勢崛起時,華夏大地上卻皇朝暗淡,、官場腐化,,外有列強侵略,內有農民起義,,特別是太平軍勢如破竹,,大清帝國危在旦夕。曾國藩,、左宗棠,、彭玉麟本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士人,卻欲扶大廈之將傾,,挽狂瀾于既倒,,創(chuàng)辦湘軍,操練水師,,握籌布畫,,與太平軍展開一場殊死較量。徐哲身,,湘軍將領徐春榮之子,。徐春榮與曾、左,、彭軍事來往頗多,,日常交往亦深。徐哲身耳濡目染,,對三人了解甚深,,曾國藩之審慎與果敢,左宗棠之狂傲與坦蕩,,彭玉麟之剛直與赤誠,,徐哲身以淺淺一段往事,便描繪得淋漓盡致,。
-
“神舟”首任總設計師講述:中國航天的歷程
戚發(fā)軔
歷史已完結2.81萬
本書通過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,,著名空間技術專家,第九,、十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,,“神舟”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(fā)軔的口述,,從東風系列導彈到第一顆人造衛(wèi)星東方紅一號,再到神舟飛船,,將他所見證的新中國航天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過程進行了生動的梳理,。文章真實生動,,可讀性很強,史料價值較高,。
-
晚清三杰(下):定乾坤
徐哲身
歷史已完結26.64萬
太平軍領導層爆發(fā)內訌,,元氣大傷。曾國藩,、左宗棠,、彭玉麟等人運籌帷幄,乘勝追擊,,終于平定了這一場綿延十余年,、席卷大半個中國的農民起義。接下來,,又平定西北疆亂,,整肅吏治,為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注入一針強心劑,。徐哲身,,湘軍將領徐春榮之子。徐春榮與曾,、左,、彭軍事來往頗多,日常交往亦深,。徐哲身耳濡目染,,對三人了解甚深,曾國藩之審慎與果敢,,左宗棠之狂傲與坦蕩,,彭玉麟之剛直與赤誠,徐哲身以淺淺一段往事,,便描繪得淋漓盡致,。
-
柏林日記:二戰(zhàn)駐德記者見聞:1934-1941(方尖碑)
(美國)威廉·夏伊勒
歷史已完結31.63萬
1934—1941年,威廉·夏伊勒作為駐德國記者,,目睹,、報道了初生的納粹德國將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戰(zhàn)爭深淵的全過程。他經歷了協和廣場暴亂,、德國吞并奧地利,、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歷史事件,并向世界及時傳遞了波蘭戰(zhàn)役,、挪威戰(zhàn)役,、法國戰(zhàn)役和英國空戰(zhàn)等戰(zhàn)場的大量一手資料。在柏林期間,,他得以近距離接觸希特勒,、戈林,、戈培爾等德國高層和英美等國外交與媒體人員,對于德國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細致入微的觀察,?!栋亓秩沼洠憾?zhàn)駐德記者見聞,1934—1941》包含夏伊勒對歐洲局勢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記錄與思考,,并在日后孕育出《第三帝國的興亡:納粹德國史》這部經典巨著,。
-
陋規(guī):明清的腐敗與反腐敗
張宏杰
歷史已完結17.98萬
歷史是連續(xù)的,在從明至清的王朝更迭中,,權力結構的基本盤,,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慣性。腐敗,,正是分析這個權力結構的入口,。本書聚焦明清,以清晰的邏輯和鮮活的細節(jié)完整講述了朱元璋,、弘歷等人的反腐始末,,通過對其背景、歷程,、結局及影響的闡述,,集中探討了明清兩朝深陷腐敗泥潭的種種困境。并以“陋規(guī)”這一貫穿明清兩朝的腐敗現象為切入點,,再現當時的帝國制度結構以及官場生態(tài),,深探明清衰敗的根本原因,提出跨越時代的反思,。
-
茶余酒后話名臣·大漢篇
韋尚田
歷史已完結12.86萬
本書通過對大漢王朝眾多忠勇剛烈的正直名臣清正廉潔、敢于直言的正面形象的描寫,,揭示了棟梁之臣對于一個國家長治久安,、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作用。書中介紹了周亞夫的忍辱負重,,邴吉的居功不傲,,寒朗的平反冤案,大義不爭功的劉蒼,,清風兩袖香的尹翁歸,,楊震的夜不收金,李膺,、范滂等人與貪腐分子的殊死斗爭等感人事例,,也有對畫眉自有情的張敞的描寫,。清正廉潔、忠勇剛烈的大臣也有柔情的一面,,人物形象更加鮮活,。
-
蔣百里講歐洲文藝復興史
蔣百里
歷史已完結5.17萬
本書依據1921年出版的中國首部關于文藝復興的經典著作《歐洲文藝復興史》選編而成,是蔣百里1918—1920年同梁啟超游歐之后的思想產物,,融歷史,、文化和藝術于一體,思想深刻,,富有啟發(fā)性,。歐游之后的蔣百里,看到的是“萬卉齊開,,佳谷生矣”的盛景,,認定中國必得走上“人之發(fā)見”與“世界之發(fā)見”的那條文藝復興之路,因為此路實為人類精神界之春雷,,實為吾民族夢寐以求之曙光,。書中提出的“人之發(fā)見,世界之發(fā)見”兩點,,正是“民主,、科學”的生動注腳,符合時代精神,。
-
江戶時代(巖波日本史第六卷)
(日)深谷克己
歷史已完結10.57萬
本書是“巖波日本史”第六卷。將日本史置于世界歷史發(fā)展的框架之中,,記述了從十七世紀初德川家族開設幕府起,,直至明治維新前這段時間的日本歷史,即江戶時代的日本歷史,。這一時代最大的特點是制度的持續(xù)與穩(wěn)定和文化的多元與創(chuàng)新,。將軍、大名,、家臣構成了幕府統(tǒng)治的基礎,,實現了由武斷向文治的轉變,。在穩(wěn)定的社會環(huán)境中,生活藝術,、繪畫,、戲劇、學術教育得到長足的發(fā)展,。本書語言簡練通俗,,能讓普通讀者對江戶時代有較為全面的認識。
-
歐洲大歷史(新華先鋒黑金系列)
何炳松
歷史已完結41.06萬
《歐洲大歷史》由歷史學家何炳松在北大授課的講稿整理而成,作者以美國歷史學家魯濱孫與比爾德的經典著述為藍本,,融合中西史學理論,,經過精心的剪裁與編排,呈現了公元五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歐洲政治,、經濟,、文化等各方面的發(fā)展面貌。全書條理清晰,,內容豐富,,方便我們探索歐洲歷史的足跡,洞悉過去,、現在與未來的聯系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