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后初霽,,陽光穿透云層,,斑駁地灑在庭院中。
德音殿的一干宮女內侍,,已無聲地忙碌起來,。
臨產還有兩個月,王后的身子益發(fā)沉重,,但她午后起來只覺氣悶,,非得去芳林苑走一走,。眾人也只能隨她心意,做好萬全之策,。
雪后的空氣異常清新,,帶著泥土與松枝的清新香氣。拓跋月坐在肩輿上,,深嗅著這香氣,,只覺心曠神怡,肺腑都被濯洗了一遍,。
依然停駐在上次來過的樓臺,,視野極是開闊。早行的宮女們,,早就把古籍,、七弦琴放在閣中。
霍晴嵐四下里看了看,,貼心地道:“公主,,時辰還未到,您可以先看看書,、彈會兒琴,。”
拓跋月頷首,,緩緩坐下,,隨意翻開一冊竹簡。略略看過一冊,,琴聲隨之鳴起,。
時而高亢激昂,如山川壯麗,;時而低回婉轉,,似溪水潺潺。
少時,,門子黃平匆匆而來,,低聲稟報:“公主,國師已至苑外,,請求覲見,。”
拓跋月聞言,,按住琴弦,,讓余音緩緩消散。
她正襟危坐,道:“有請,?!?p> 劉昞年邁,緩步過來時由門生陰充攙扶著,,這陰充乃是陰興的侄兒,。
見到王后,劉昞微微欠身行禮,。在河西國,,年長之人都無須向大王、王后行大禮,,何況劉昞還是一國之國師,。
步入樓臺,拓跋月親自為劉昞斟上一杯香茗,。
茶香裊裊間,,自是一番寒暄。
話題很快轉到了胡叟之事上,。近來,劉昞心灰意冷,,上書言退,。今日一早,沮渠牧犍親自去劉昞宅邸探望老人,,安撫一番,。而拓跋月也托沮渠牧犍贈其錦盒,祝他身康體泰,。
錦盒中,,放著一段青木香。這是極珍貴的木材,,一株五根,,一莖五枝,一枝五葉,,葉間五節(jié),,燒之能上徹九天。古方可治癰疽,,但更神奇的功用則是,,正月一日時,以其香湯沐浴,,據說能讓人到老也須發(fā)烏黑,。
五日之后,便是正月初一日了,但劉昞并不認為,,王后送他青木香,,是要讓他沐浴養(yǎng)生的。心里存了這個疑竇,,于是,,他便讓人傳話回來,說想在申時入宮謝恩,。
真見了王后,,劉昞卻不急著謝恩。說及胡叟,,劉昞嗟嘆道:“我這師侄,,現(xiàn)下還關在牢獄之中,老夫卻似置身事外一般,,實是是慚愧?。 ?p> 拓跋月寬慰道:“大王并未動過殺心,,國師你可放心,。本宮也請獄卒多加照拂,不致讓他受苦,?!?p> 劉昞聞言,連忙稱謝,。旋即,,他雖未言,但眸底卻閃過痛楚與無奈,。
拓跋月捕捉到這一絲情緒,,知他對大王很是失望,心下也暗暗一喜,。
她忖了忖,,便問:“此事,對史官們可有影響,?”
“未知,,王后對此事如何看待?”劉昞不答反問,。
“太史公曾說,,他的理想是,究天人之際,,通古今之變,,成一家之言。我想,史官們的想法,,莫不如此,。”
她雖未直言,,但顯然是支持此舉的,。
劉昞也聽說,王后在鳳體違和,、全身發(fā)熱之時,,還未胡叟求過情,心下生出感激之意,。一霎時,,他又想起王后曾被胡炆問起一個刁鉆的問題:王后是如何看待解憂公主的。
當時,,他在一旁無話,,卻一直暗中觀察她的行止。結論是,,志不在小,。
而今,他心里驀地閃過一個念頭,,遂斟酌了一下言辭,,問:“老夫有兩個問題,不知王后是否愿為老夫解惑,?”
“樂意之至。國師請說,?!?p> “王后一直支持修纂史書,是為了什么,?”
“為了天下大同,。”拓跋月毫不猶疑,,脫口而出,。
《禮記》有云,“大道之行也,,天下為公,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,故人不獨親其親,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,幼有所長,,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(yǎng);男有分,,女有歸,,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,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,,是故謀閉而不興,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,是謂大同”,。
嚴格來說,王后引用此詞,,距離她所述之理也有些差距,,但劉昞卻輕而易舉明白了她的真意。天下若想大同,、大治,,只能在它歸于統(tǒng)一之時,方才有可能,。
劉昞沉默良久,,方才頷首道:“王后高見?!?p> “國師還想問什么,?”拓跋月含笑問。她不笑時,,神情微微冷肅了些,,但一旦言笑,便顯得親切近人,,讓人忍不住想和她多說話,。
只是,劉昞要問的事情,,不好開口,。
半晌,劉昞沉吟道:“老夫是來感謝王后所贈的青木香的,。但老夫心中尚有疑問,。這青木香,一可治癰疽,,二可令人須發(fā)烏黑,。不知,,王后是想說哪一層意思?!?p> 聽得此話,,拓跋月笑了笑,意味深長地說:“這二者并不沖突啊,?!?p> 劉昞索性問得更直接:“若只取一種意思呢?”
“那便是治癰疽吧,?”
“老夫……”
劉昞剛說了兩個字,,旋即頓住。
他直到,,這不過是個譬喻,。她真正想說的是,河西國的頑疾很深,,應該治一治,。這內里的深意,卻是不敢細想,。
劉昞不愿被扯進是非之中,,本來想說,老夫并無癰疽之癥,,但又擔心顯出自己的老于世故,,招致王后反感。因為,,天下大勢,,并不在河西一國。
對首那人沒說話,,只含著笑一直看他,,但劉昞卻覺出一種無可言喻的壓迫感。
最終,,他垂眸謝恩,,道:“臣明白了,,在此謝過王后美意,。日后定時時警醒,癰疽之癥,,當治則治,。”
弦外之音,,已然明了,。且這老人,,方才一改“為老而尊”的模樣,分明是在暗示她,,他愿做她的臣子,。
拓跋月心里一陣輕松。劉昞之于河西國,,不是其他官吏所能比的,。到了關鍵時刻,只要他不向著沮渠氏,,她便更容易達成心愿,。
二人不再談青木香的事,說起一些文史的閑話,。
末了,,拓跋月為劉昞撫琴一曲,劉昞也對她透露,,史官們雖不敢直言先王之事,,但卻用了些春秋筆法,索敞,、陰興等人風骨猶存,。
拓跋月微微頷首,目中盡是欣賞之意,。